亞歷媽王君萍‧混搭教育出超萌寶貝

文/彭曉薇‧實習生曾仕穎 服裝/彭曉薇 妝髮‧攝影/Bingo Bunny賓果邦尼攝影 錄影‧剪接/煒喆視覺影像工作坊賴韋戎 協力品牌/H&M‧infanlab

台法文化大不同‧溝通摸索找適合方式
剛嫁到法國時,面對不同的文化,王君萍表示,許多她習以為常的觀念到了法國就變得很奇怪,她需要常常向先生解釋為什麼她會這樣想,和一些行為背後蘊含的文化意涵,她說,這是一個交流和學習的過程,你在學習他的文化,他也在學習你的文化,而當中最重要的是溝通。舉例來說:亞歷爸不能理解為何台灣人在新年時候要給紅包?她解釋,這是晚輩對長輩的孝敬,和長輩對晚輩關心與愛護的方式。而亞歷爸就會疑惑,表達愛的方式有千萬種,為何一定要選擇用錢來表達。對於這樣的文化差異,王君萍說明,雖然亞歷爸沒辦法理解,但他選擇尊重,過節的時候他也會給長輩紅包。他們都認為,夫妻雙方就是要多溝通、多交流,才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法國媽媽第一課‧母親不是唯一身分
亞歷剛出生的時候,王君萍也和許多新手媽媽一樣,面對一個新成員的到來,一天24小時焦點完全放在小孩身上,餓了嗎?要睡覺嗎?會不會熱?漸漸地忽略對自己的管理,每天在家就穿著睡衣,邋邋遢遢的。然而,她在法國女生身上看到,她們無論何時都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在法國人的觀念中,自己的需求是很重要的,雖然生了小孩,但是追求自己人生理想的權利並沒有被剝奪,母親並不是女人的唯一身分,更重要的,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反觀台灣的教育,媽媽常常被賦予偉大的角色,為了小孩��牲了自己的理想和玩樂,無形中反而為母親戴上了枷鎖,似乎成為媽媽後就意味著要將自己的需求縮小,而這樣的文化下,並不能幫助小孩學習感恩,反而讓孩子覺得媽媽所做的都是理所當然。

在兩個小孩的教育中,王君萍表示,家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都沒有特權,用餐時平均分配每個人的食物,不會特別把好的或精華的給小孩,而是告訴他們,你們喜歡吃的、媽媽也喜歡吃,如果媽媽把好吃的分給你們,這是因為媽媽愛你們,而不是你們應得的,反而更能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值得感恩。

弟弟是帶著禮物來的天使
由於一開始,夫妻就已經決定好要生2個小孩,所以在亞歷還小的時候,王君萍就不斷的告訴他:「未來你會有一個很可愛的弟弟或者妹妹來陪你,這是對乖小孩的獎勵喔!」

在懷肥安的時候,王君萍也會帶著亞歷,摸摸自己的肚子,對肚子裡的弟弟說話,並給他看超音波照片,讓亞歷參與到整個生命孕育的過程,同時會買亞歷喜歡的禮物送給他並告訴他,「這是弟弟給你的禮物,他很期待能夠快點見到你!」王君萍表示,這樣會讓他有期待感,知道弟弟來並不是要奪走爸爸、媽媽的愛,反而會帶來更多的愛,所以在肥安一出生的時候,亞歷就很自然的會去關心他。

愛不是一種學習來的技能
雖然懷孕期間準備充分,但是當肥安真正出生後,還是會擔心,亞歷真的準備好當一個哥哥了嗎?會不會因此而覺得被冷落。王君萍表示,她不會特別的去強調,「亞歷你是哥哥喔,所以你要愛弟弟!」也不會告訴亞歷要去謙讓和忍耐,因為愛不是可以透過學習而來的,過分的強調反而會給他造成壓力,家人間開心的相處才是激發出愛的最好方式。

所以肥安出生後,亞歷媽公平的對待兩個小孩,誰的玩具就是誰的,肥安要玩必須經過哥哥的同意,同樣地,弟弟的玩具哥哥要玩,也要經過弟弟的同意,爸爸媽媽給的愛是平均的,這樣反而會幫助他們尊重及愛護彼此。王君萍說:「現在他們兩兄弟每天都要親親抱抱,有時候弟弟被我教訓時,亞歷還會跑來幫弟弟求情。」


※原文刊載於2016年0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