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過中秋 7大美食回憶

今時今日過中秋 —— 公園唔俾玩蠟燭、怕紙燈籠惹火小朋友一人一個膠燈籠、家家戶戶月餅多到食唔完,卻少了有故事的傳統應節美食…… 中秋氣氛已不復當年,以下這些關於「食」的中秋回憶,除非你係90或00後,否則一定會邊讀邊點頭,想一想,舊時月亮,真的好似特別圓。

image

1. 豬籠餅 (或豬仔餅)

這50,60年代的產物,本以為失傳。近年卻乘著懷舊熱潮再翻生!不少大品牌都重新推出豬籠餅當gimmick。其實豬籠餅是以前製餅師傅拿來測試爐溫的麵糰,說得上是月餅的副產品,成份只有麵粉、砂糖、雞蛋、花生油。後來廠家聽說有人喜歡吃,物盡其用,索性拿來做月餅的贈品,豬仔餅才開始慢慢普及。

image

以前的豬籠餅,只是一塊焗至金黃色的麵糰,因為用五顏六色的小膠籃套著,才會叫做「豬籠餅」,聽說是寓意六畜興旺。至於味道,就像食月餅皮,甜甜地,少少酥香,不過無餡料,吃多幾件就難免口寡寡了。

image

近年的豬籠餅經過改良,全部都有真的有精緻的豬仔造型。

image

也不只有豬仔,魚仔造型一樣有人buy。

image

時至今日,豬籠餅只是統稱,其實什麼造型都可以了。

image

2. 月餅會

70年代盛極一時的「月餅會」,簡單來說,就是分期付款買月餅。因為當時家家戶戶都會買月餅送禮,一買最少三數盒,卻非人人都可以負擔得來,因此就會以月供形式付款。一到中秋,餅舖門口就會人山人海,人人爭著攞餅,這盛況到今天已不復見。

image

當時的月餅全部人手製,數量有限。因此供月餅會另一大好處,是可以肯定中秋時一定「有餅在手」。聽說月餅會最盛之時,如果不供餅會,隨時有錢都買唔到月餅!好誇張。

image

今時今日的月餅廣告連外星人都會出場,想當年,100%人手繪畫的poster,宣傳��張,會不會來得更人性,更溫暖?

image

50至70年代人人供的月餅會,到今天只剩下幾家老字號餅舖仍然有此服務,對象都是些幫襯了幾十年的老顧客了。

image

3. 柚皮燈籠

舊時環境唔好,掛在文具舖店門前的膠公仔燈籠,好多時只可遠觀,阿媽點會隨便買!細路想玩燈籠?一係用學校美術堂自己DIY那個甩皮甩骨的紙燈籠,一係就(通常由阿爸教)用食剩的碌柚皮做燈籠。

image

做法好簡單,用竹籤穿好,用繩綁穩,在柚皮底放蠟燭。一來唔怕著火,二來燒起來時又聞到陣陣柚香。絕對比現時一式一樣的膠燈籠有性格得多!

image

在柚皮身上多挖幾個窿,燭光照得更光。

image

4. 五仁月餅

今日被視為老土的五仁月餅,早在蓮蓉月餅成為主流前,才是當時最流行的款式。餡料由5種果仁(合桃/瓜子/芝麻/杏仁/欖仁)配上肥豬肉(稱為「金華火腿女月」),手搓而成。入口時吃到絲絲帶油香的火腿、粒粒果仁,與啖啖香甜的蓮蓉完全不同。

image

後生一輩可能未食過,但阿爸阿媽等長輩一聽到「五仁」,即刻流口水,愛其肥膩甘香。佼佼者就係元朗老字號<大同老餅家>的五仁月餅。

image

「五仁」也非指定配金華火腿,配臘腸、蠔豉都可以,不過就只在50,60年代才找到了。

image

5. 菱角

愈來愈少人認識的「菱角」其實是傳統中秋必備的美食。這種秋天成熟的果實,兩頭有角,果肉白色,用清水或鹽水煮熟後,剝殼當零食吃。至於何解中秋要食菱角?聽說是因為取「菱」的諧音「伶」,希望小孩吃了菱角,聰明伶俐囉。

image

6. 芋頭

舊時在家煮中秋節晚飯,席上一定有「芋頭」菜式。聽說是因為元末時有說「剝芋頭 = 剝鬼皮」,取其消災辟邪,積福之意思。

image

7. 湯丸

那邊廂月餅花款百出,這邊廂的湯丸依舊,芝麻/花生,簡簡單單,團團圓圓。

圖片:網上圖片、open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