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豬仔(下) -人口販賣地下世界深度遊

在一個討論Social Business的場合,講者是拿過諾貝爾和平獎的Yunus Muhammad(銀行家、經濟學家),他一開始便說了窮人為什麼會窮:「人無法子觸碰到經濟資源」。即便是世界角落都存在財富,總有些原因使一部分的人無法觸碰到財富,比如說戰爭、人口過剩。Yunus說,他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將資源與窮人連接,直接借錢給孟加拉一些窮婦女,讓她們有成本生產、還錢、賺錢。Ethel和Pamela在做的,也是類似的連接工夫 — 將香港人的錢,連接至柬埔寨那些曾經被人口販賣過的婦女手中。

Ethel和Pamela將曾被販賣的婦女製造的產品,如頸鍊、耳環等飾物或手工皂運到香港來賣,等同於將香港的財富攜到柬埔寨去。據樂施會的調查,柬埔寨的1500萬人口中有四成人每天活於生活費少於港幣10元的赤貧中,當中有26.1萬人口被販賣(根據Global Slavery Index數字)……

image
image

唯一的資源就是自己的仔女

這是Ethel和Pamela在柬埔寨一條沒有名字的貧民村做義工派飯時,無法忘記的畫面:一間間屋,用鐵皮、用木、用石屎建成,100、200呎,屋疊屋,放置在一條沒有盡頭的火車軌旁。Ethel和Pamela來派飯,20、30個小朋友一下子圍過來看飯盒裡盛的是什麼。飯派完了,Ethel和Pamela離去,看見那些小朋友的衫沿一條火車軌晾,垃圾沿火車軌來掛,沒有衣服穿的小朋友在火車軌上跑,在村的盡頭站了一個女孩,約莫只是十多歲,穿了一條吊帶背心和短裙,派飯的人想不明白,性感為何在一個小女孩身上出現?

她們沒有機會找出答案。但若是人口販賣的源頭來自於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貧富懸殊,人因此而成為這道距離之間的交易品,那麼為何有些國家會窮到賣人,為何有錢的國家又可以容許這些買賣存在?在Ethel看來,這沿於一個「貪」字,「人心的貪婪令人的貧窮被利用,我有錢因而想要更多錢,而窮的惡性循環則是來自教育,沒有受教育沒法向上流,上一代也意識不到這重要性,以致他們在貧民窟裡徘徊打轉,是有點宿命論的味道,沒辦法。」Pamela認為在教育之外,還有資源的問題,「字都唔識多個,飯都冇得開,他們是沒得選擇,那是一代代的循環,當他們沒有選擇時,最後唯一的資源就是自己的仔女。」

如此一個貧窮的世界,Ethel和Pamela希望香港人可以用「深度遊」的方式看見。

image

柬埔寨的賭博天堂

過去一年Philhub和兩個柬埔寨反人口販賣的機構合作,售賣產品。除了賣產品外,她們希望今年內搞得成「深度遊」的旅行團。最初她們只是很直白地想,香港人喜歡旅行,那旅行做義工,可以將香港人的專業如會計呀、設計呀等等的技術傳到柬埔寨去,幾好呀﹗「那邊的人需要會計呀、設計呀這些東西嗎?你知道什麼才可以empower他們在當地的工作嗎?」有人這樣反問,於是Ethel和Pamela呆住。她們曾經在柬埔寨的機構看見美國來的義工教那些被販賣的婦女彈琴、攝影,但如果要香港的人到那邊做義工,是不是應該以當地人的求生需要為前提?那到底什麼才是最需要,Ethel和Pamela還沒有答案,她們希望招收對人權等社會議題有興趣的團友,再作打算。

image

所謂的「深度遊」到底有多深?她們先是說起泰柬邊境有個叫波別(Poipet)的地方,被稱為「柬埔寨的賭博天堂」,聽說那邊的人口販賣特別猖狂,接下來又聊到一間Social Enterprise餐廳,所有的侍應前身都是男妓,這些將是深度遊的行程,除此之外也包括在柬埔寨的機構做義工,一周七天六夜,盛惠6000元包住宿連機票,預料一團5人,由Ethel或Pamela一人領隊。

讓來自其他國家的人看見更多,看見真正的貧窮,世界會否有些改變?

文:洪藹婷